|
芯片公司落地,格力“造芯”勝負幾何格力造芯終于有了實質性進展。8月22日,北京商報記者獲悉,格力最近成立了全資的集成電路子公司,專攻芯片、電子元器件等產品,這也是格力多元化布局的關鍵性一步。由于核心技術基本掌握在國外芯片公司的手里,國內家電企業每年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去購買產品,因此,擁有自主核心技術就顯得尤為重要。格力造芯片的消息已經傳了一段時間,市場上多數是質疑的聲音,業內人士認為,芯片確實是一門復雜的技術,資金投入更是難以想象,但格力可以憑借自身產業鏈的綜合優勢,由設計進入制造,一步步量力而為。 實質性動作落地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2018年8月14日,一家名為珠海零邊界集成電路有限公司(珠海零邊界)注冊成立,注冊資本為10億元,法定代表人為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 資料顯示,珠海零邊界的經營范圍為半導體、集成電路、芯片、電子元器件、電子產品的設計與銷售;通訊技術、物聯網技術、嵌入式軟件、計算機軟件、移動設備軟件開發與銷售;技術服務以及技術咨詢;以及上述產品的批發與進出口業務。珠海零邊界集成電路有限公司是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北京商報記者就此事聯系到格力電器相關負責人,截至發稿,對方并未做出回復。不過,在8月21日晚間,格力電器副總裁兼董秘望靖東在接受采訪時確認,珠海零邊界集成電路有限公司是格力電器剛剛注冊的公司,新公司主業是芯片設計,主要還是圍繞空調里使用的芯片相關!靶鹿緞倓傞_始籌備,團隊也在籌備當中,很多信息需要等一等才能明確對外說明!蓖笘|表示。 北京商報記者看到,珠海零邊界集成電路有限公司的5名管理人員分別為董明珠、李紹斌、譚建明、梁博與廖建雄,除董明珠外,其他四人均是格力的技術骨干,由此也可以看出格力做芯片的決心。 據了解,譚建明是格力電器總工程師兼副總裁,李紹斌是格力電器總裁助理、總工程師助理。梁博和廖建是公司的中層干部,梁博是技術人員,而廖建雄是財務部人員。 此前,董明珠曾公開表示,將斥資500億元投入到芯片制造當中,而且強調在研發上錢不是問題,重要的是看有沒有信心與決心。她還指出,爭取在2019年格力空調全部用上自己的芯片。而對于投資者擔心格力電器涉足芯片領域進行多元化布局可能影響分紅,董明珠明確表態不會受到影響,但芯片一定要做。到了現在,格力顯然是想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 董明珠還曾對外披露,格力一年在芯片采購上就要花大約40億元,這些芯片大部分依靠進口。因此,格力想研發芯片替代進口。 充滿挑戰的選擇 隨著人工智能家電的興起,家電市場對芯片的需求大幅增加,但全球空調高端芯片,如變頻驅動芯片、主機芯片等還是依靠進口,主要供貨商包括美國德州儀器、意法半導體、日本瑞薩、中國臺灣漢芝等。 業內人士表示,對于空調來說,最核心的技術是壓縮機,它占空調成本近1/3,而芯片占空調的成本在10%以內,如果僅從成本上來看,格力重資造芯片似乎有點“不務正業”。其實不然,空調芯片不可或缺,對于企業而言,如果沒有核心技術,因為芯片成本上漲導致錯失市場,那就得不償失了。 “作為一家市值千億的上市公司,格力的發展還得靠技術創新來驅動,而近年來,隨著空調技術的不斷成熟,企業間競爭加劇,通過芯片研發提升核心競爭力與市場的話語權成為了格力一種新的戰略!比诤暇WCEO吳純勇說。據了解,格力空調內機主芯片已可自主設計,目前則以研制高端的變頻驅動芯片和主機芯片為主。 在產經觀察家、釘科技總編輯丁少將看來,格力造芯片并非沒有成功的可能!案窳υ诳照{整機市場有顯著優勢,對相關芯片技術的需求理解會更深,參考三星、華為來看,有利于構建產業鏈綜合優勢;格力的利潤和現金流都足夠,有較好的資金儲備,能自我造血,介入資金需求量大的芯片業相對更容易”。 據業內人士分析,想要造出高端芯片,500億元的預算恐怕是不夠的,至少要千億以上。不過,董明珠曾表示"芯片是一定要造的,幾百億的投入不存在造不出來,就是一個時間早晚的問題,造不出來就繼續投錢。" 除了資金問題,芯片的制造工藝相當復雜,短時間內是很難做成的。一位芯片制造領域的專家介紹,一顆芯片的制造工藝非常復雜,一條生產線大約涉及50多個行業、2000-5000道工序。就拿代工廠來說,需要先將“砂子”提純成硅,再切成晶元,然后加工晶元。晶元加工廠包含前后兩道工藝,前道工藝分幾大模塊——光刻、薄膜、刻蝕、清洗、注入;后道工藝主要是封裝——互聯、打線、密封。“集成電路是比航天還要高的高科技”。 產業觀察家洪仕斌對格力造芯片一事持不樂觀的態度。他認為,芯片不是速成品,企業還是應該做自己擅長的事!案窳]有芯片設計制造的經驗,從經驗和歷史來看,芯片業后發劣勢很難彌補。另外,芯片更新換代快,投資回報慢,格力空調業務增長已觸碰到天花板,其他多元化業務還難以有效支撐營收和利潤的增長,單靠自己長期‘輸血’芯片業務不現實!倍∩賹⒄f。 多元化業務布局 空調的天花板效應,使得格力這樣的空調行業巨頭不得不拓展其他業務。近年來,格力在冰洗、小家電、手機以及制造業等方面都投入了不小的精力。 今年4月,格力電器發布2017年財報,營收凈利潤雙增長,卻罕見地不分紅。當時格力電器給出的解釋是“根據2018年經營計劃和遠期產業規劃,公司預計未來在產能擴充及多元化拓展方面資本性支出較大,為謀求公司長期發展及股東長期利益,公司需做好相應的資金儲備。公司留存資金將用于生產基地建設、智慧工廠升級以及智能設備、智能家電、集成電路等新產業的技術研發和市場推廣。 在今年6月的2017年年度股東大會上,董明珠又發布了最新的產業規劃圖,分為空調、高端裝備、生活品類和通信設備公司四塊,物聯網、手機、芯片和大數據業務隸屬于通信設備公司。 2013年,董明珠和小米公司董事長雷軍約定的“10億賭局”轟動一時,也許正是受到小米和雷軍的影響,董明珠隨后“奮不顧身”地擠進了競爭激烈的智能手機領域。盡管格力手機并沒有在手機市場翻起太大的浪花,但作為格力智能家居的一部分,手機的開發為格力爭搶客廳流量入口奠定了基礎。 日前,格力電工(南京)有限公司項目在南京市江寧濱江開發區正式投產,投產儀式上,總投資12億元的格力新元電子項目同時簽約,落戶江寧濱江開發區。這是格力電器繼手機、芯片等業務后,布局多元化的又一步。 董明珠當時表示,今天的格力已經不僅僅是一家空調企業,要依托格力超過12000人的研發隊伍,通過在智能裝備、工業制品等領域的發展,助力中國制造轉型升級。 相較于其他產業,芯片看起來難度要大得多,格力必須要做好大規模投入的準備。以華為為例,在智能手機產業中,華為是目前少有的擁有獨立制作核心處理器的手機企業,并且在研發上的投入也非常大,數據顯示,過去10年里,華為在科研上的投入一共超過了4000億,而其中大概有一半是花在芯片上。也就是說在芯片上花了2000億,平均每年200億。 “就造芯片來說,除了大規模的投入,前期還要做好虧本的準備,市場需要時間,盈利也需要時間”。丁少將指出,格力還是應該量力而為,可以從芯片設計開始,而不是直接介入到制造環節。同時,可以尋找一些收購的機會,比如高通、華為、紫光、阿里等國內外巨頭都曾通過并購實現技術的升級掌控和市場覆蓋。 |